◎黄冰玉 记者 马慜
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银行存款增速趋稳。虽然大多数银行的定期存款占比仍较高,但是在调降存款利率的助推下,银行负债成本管控已初见成效。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存款定期化趋势有望扭转。而存款“活”起来,也有望释放出更多储蓄资金,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的吸引力或将进一步增强。
银行存款增速趋稳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存款增速整体小幅下行,同比增长4.3%。国有大行缺存款的现象相对明显,而股份行、农商行三季度存款增速回升。
向来重视存款的国有大行,不仅存款增速有所回落,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国有大行今年二季度存款净流出3.47万亿元,上半年同比增速4%。三季度单季存款增量由负转正,新增0.93万亿元,但同比少增0.56万亿元。广发证券研报分析称:一方面,“手工补息”整改影响存量规模;另一方面,信贷需求不足,企业利润感知偏弱,影响存款派生效率。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存款仍保持高速增长。以杭州银行为例,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公司定期存款规模4428.40亿元,较年初增长32.59%;个人定期存款规模2115.17亿元,较年初增长20.70%。此外,成都银行、常熟银行、青岛银行等中小银行的存款规模均较年初增长超10%。
存款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小银行面临的存款定期化趋势也更为明显。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表示,部分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高,主要是由于相对较高的定期存款利率优势和客户青睐稳健存款产品的偏好。这对银行的负债成本管控、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存款和贷款扩张节奏齐头并进,是比较理想的状况。“存款并非越多越好,应综合业务发展需要、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存款成本等因素,适时适度吸收存款,并持续压降负债成本。”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
负债成本管控初见成效
存款定期化趋势会持续推高资金成本,推动银行持续通过下调存款利率、调整存款结构等方式压降存款成本。
“前期多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成效逐步释放,且各银行积极优化存款期限结构,压降高成本存款,加大代发、结算等核心存款留存,取得了一定成效。”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认为。
例如,光大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存款量价管理取得积极成效,存款成本较去年同期改善11个基点,其中对公、零售存款成本分别改善9个基点、16个基点,有效缓解了息差下行压力,净息差环比上半年改善1个基点。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存款成本下降23个基点,幅度在同业中比较大,存款付息率处于同业中位数,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接下来,负债端重点是巩固降成本的成效,继续树立“存款立行”原则。
不过,自9月底一系列增量政策发布以来,存款定期化趋势有所缓解。李一帆分析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今年7月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出现一轮集中调降,特别是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储户选择定期存款的倾向;二是银行持续推动优化负债管理,通过合理调整高成本定期存款的规模和结构,不断提升存款定价能力;三是股市回暖吸引部分资金从定期存款转向投资和消费。
“10月存款降息后,大额资金和新资金存定期的确实少了。”一名国有大行分行人士透露,近期股市回暖和黄金涨势良好,使得存款资金被分流,存款定期化的趋势有所缓解。
存款“活”起来,意味着资金波动也将加剧。招商银行副行长、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彭家文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虽然存款的活期化趋势会有所好转,但是存款的波动会加大。仅10月8日,由储蓄存款流向股市的资金就不少。一些产品赎回形成了活期存款沉淀,这是一把“双刃剑”。
从长期来看,存款“活”起来,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董希淼表示,随着存款利率走低以及居民预期改善,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的吸引力或将进一步增强,也有望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消费、投资。